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  • 首页
  • 探索
  • 时尚
  • 焦点
  • 百科
  • 热点
  • 休闲
  • 当前位置:首页 > 休闲 > “秘境”何以成险境?警惕“野景点”藏隐患

    “秘境”何以成险境?警惕“野景点”藏隐患

    发布时间:2025-09-13 00:25:57 来源:鬼哭神嚎网 作者:热点

    近期,秘境多地发生游客到网红“野景点”游玩遇险遇难事件——有的何成进入未开发开放的荒郊野岭露营遭遇山洪,有的险境擅闯自然保护区禁入区域遇险。

    “新华视点”记者调查发现,警惕不少“野景点”在社交媒体上颇受追捧,野景隐患有的点藏社交博主甚至诱导游客绕开管制违规进入,由此引发的秘境人身安全、生态环境等问题值得关注。何成

    流量滤镜下的险境“夺命秘境”

    8月16日,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乌盖苏木东乌盖沟上游突发山洪,警惕将在此露营的野景隐患一行13人和4辆车冲走,致12人遇难;8月初,点藏在广东惠东县白马山一处网红“野景点”,秘境6名游客被水冲走,何成其中5人遇难;今年4月,险境浙江省仙居县南峰街道一辆越野车在“野景点”落水,造成2人遇难……

    记者调查发现,社交媒体上受欢迎的“网红打卡地”,不少是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禁入的区域。比如,今年8月,6名“驴友”在广东江门古兜山野游探险,此处是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,未经批准不得擅自闯入。

    江门古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方耀新说,根据自然保护区条例相关规定,自然保护区实行分区管控,分为核心区、缓冲区和实验区,违规穿越核心区和缓冲区将被行政处罚。“每年违规进入古兜山保护区的事件有100余起,大都是户外运动爱好者。此类事件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5月至11月。”

    近年来,随着登山、露营、徒步等运动兴起,带火了一批“野景点”。但美景背后,却潜藏危险。中国探险协会发布的《2024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》显示,2024年我国境内共发生户外探险事故335起,造成84人死亡、92人受伤。迷路、被困、滑坠、落水4种事故类型占事故总量的82%。

    惠东县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姚俊彬告诉记者,白马山事故发生地是未开发、未开放区域,危险系数高。事发区域地形复杂、水流湍急,而且进山救援途中有很多灌木,局部地区甚至没有道路,救援风险高、难度大。

    记者现场看到,白马山多个上山入口已设置相关警示牌,但在一些社交平台上搜索“白马山游玩”发现,仍有博主用“玻璃水”“蓝眼泪”“出片圣地”等标签引流,鲜有提及“禁止进入”标识和山洪风险,有人还详尽分享停车、爬山、溯溪攻略。

    游客安全意识缺失  违法成本低

    “野景点”的走红,折射出人们对原生态探险的向往,但背后隐藏的安全、生态和管理困境,已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。

    ——一些“野景点”被人为包装、推广引流。在社交媒体与短视频平台上,记者发现,一些“野景点”被包装成“秘境”“小众天堂”。为了点击量,一些博主故意寻找危险线路探秘,并冠以“神秘”“罕见”等关键词推广引流,但都不提野生路线的风险隐患。尽管部分图片、视频有白色小字标注“存在风险”,但提示文字常被折叠或弱化。

    “一些游客喜欢去有猎奇、冒险性质的未开发领域,有些社交媒体推波助澜,刻意宣传小众探险路线,吸引游客涌入未开放区域。”山东省精品旅游促进会首席专家陈国忠说。

    ——部分游客安全意识缺失。未开发区域的地形复杂性与气候多变性远超普通景区。部分户外新手在“打卡文化”驱使下,仅凭所谓的“网红攻略”贸然前行,却缺乏专业装备和应急能力。更为严峻的是,有些区域没有通信信号、救援通道,一旦遇险,不仅个人生命安全受威胁,还需耗费大量公共资源实施救援。

    “惠东作为旅游大县,全县警情中救援类占比接近五分之二,大多数是山上迷路、有人被困等突发情况;有些因为环境复杂,救援难度大。”姚俊彬说。

    ——执法难度大,违法成本低。业内人士表示,游客擅自进入核心区、破坏自然资源等行为,违反了自然保护区条例等行政法规,属于行政违法行为。一些游客为逃避管理,经常夜间绕行或破坏围栏,相关工作人员很难及时发现。

    方耀新说,对去“野景点”的游客,相关工作人员多以劝阻和教育为主。现行法律法规对擅自进入自然保护区的处罚力度相对较轻,一般罚款100元至5000元不等;部分游客存在侥幸心理,拒不配合,甚至销毁证据。

    此外,“野景点”往往是户外露营、野餐的聚集地,游客走后常常垃圾遍地,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。“有些‘野景点’是自然保护区或野生动植物栖息地,游客活动对自然生态链也会产生影响。”惠东县应急管理局局长涂志坤说。

    疏堵结合  守护生命与生态红线

    2022年11月,文化和旅游部等14部门印发的《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明确提出,避免在没有正式开发开放接待旅游者、缺乏安全保障的“野景点”和违规经营的私设“景点”开展露营活动。

    网红“野景点”如何治理?记者发现,部分地方也在尝试将其转化为文旅景点。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,对具备开发条件的景区,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、完善社会公共服务,回应公众对文旅的需求,并把安全放在第一位。

    “要加强对自媒体、社交平台的管控,清理违规推荐‘网红路线’的内容,从传播源头予以防范。”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把多勋说,“野景点”附近要增加风险提示,设立警示牌,部署智能监控系统对重点区域实时监测。

    法律和安全知识普及也必不可少。江门市应急救援支队森林消防大队大队长陈志强说,要通过短视频等渠道加强宣传教育,提高民众安全意识,普及相关法律后果和安全知识;一些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真实案例,可以制作成相关警示片。

    方耀新建议,探索完善执法与惩戒机制。可对多次违规者实施信用惩戒,并提高对违规行为的罚款标准。由于救援往往会耗费大量公共资源,应探索实施有偿救援制度,由违反规定进入“野景点”的游客承担部分救援费用。

    • 上一篇:联合国警告以色列撤离令或致加沙饥荒蔓延 呼吁停火救援
    • 下一篇:中国人民银行与欧央行等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

      相关文章

      • 联合国警告以色列撤离令或致加沙饥荒蔓延 呼吁停火救援
      • 恒指牛熊街货比(60:40)︱7月25日
      • 英国石油(BP.US)资产剥离遭遇挑战 嘉实多业务仅获One Rock收购提案
      • 美股动态|6000万美元回购计划助推,乐信(LX.US)三天累计上涨17.4%
      • 美国资产遭遇全面冲击:美股、美元、美债集体巨震
      • A股开盘速递 | A股走势分化 海南自贸区概念活跃 稀土板块再度走强
      • 德意志银行(DB.US)第二季度净利润为14.85亿欧元,成功扭亏为盈,创下2007年以来最佳上半年业绩
      • 美日贸易协议带来乐观预期 亚洲美元债券收益率达历史低点
      • 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呼吁保护医院和医务人员安全
      • A股盘前播报 | 4000亿元!央行连续5个月超额续作MLF 四部门出手“反内卷”

        随便看看

      • 全球媒体聚焦丨知名学者杰弗里·萨克斯:中国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全球治理模式
      • 杰富瑞重估加拿大管道巨头:Enbridge (ENB.US)获升评级至“买入” 彭比纳管道(PBA.US)遭降级
      • 德州仪器(TXN.US)股价大幅下跌:关税忧虑影响Q3预期,多家机构观点不一
      • 国家发改委:今年735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已基本落实
      • 市场监管总局已约谈主要外卖平台,抵制恶性补贴
      • 中金:南向年内累计流入或将超万亿港元
      • Meme热潮推动冷门医疗IT股飙升:Healthcare Triangle(HCTI.US)一日涨115% 交易量占全美15%
      • 云业务增长32%!谷歌(GOOGL.US)计划850亿美元AI基础设施投资 预告2026年支出将进一步增加
      • 珠海市中小学足球骨干教师(教练员)培训圆满收官
      • 金价猛增超40%!纽曼矿业(NEM.US)第二季度盈利显著高于预期
      • Copyright © 2025 Powered by “秘境”何以成险境?警惕“野景点”藏隐患,鬼哭神嚎网   sitemap